典型文献
苍耳子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及水煎液中酚酸性成分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苍耳子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水煎液中酚酸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清炒法炮制苍耳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生品及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将炮制前后苍耳子制成水煎液,采用液相色谱法建立标准曲线并检测水煎液中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洋蓟素、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等酚酸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结果:生品苍耳子34种质谱图经对比分析共得到29种化合物,炮制后苍耳子33种质谱图经对比分析共得到26种化合物,生品苍耳子的挥发性成分占比为66.6%,炮制后苍耳子挥发性成分占比为76.82%,共有21种挥发性成分;炮制后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明显高于炮制前(P<0.05);炮制后洋蓟素、异绿原酸A明显低于炮制前(P<0.05).结论:苍耳子炮制后能改变其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减毒存效,并促进煎煮过程中有效酚酸性成分的煎出,增强苍耳子的药效,提高疗效.
文献关键词:
炮制;苍耳子;挥发性成分;水煎液;酚酸性成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康连香;刘陆楠;柴清军;潘国良;王华德
作者机构:
漯河市中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漯河市药品检验所,河南 漯河 462000;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康连香;刘陆楠;柴清军;潘国良;王华德-.苍耳子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及水煎液中酚酸性成分分析)[J].中医药信息,2022(01):24-28
A类:
酚酸性成分
B类:
苍耳子,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水煎液,相对含量,含量变化,清炒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炮制品,液相色谱法,标准曲线,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洋蓟素,异绿原酸,质谱图,图经,分占,减毒存效,煎煮过程,煎出,药效
AB值:
0.1352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