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针刺治疗功能性腹胀的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功能性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功能性腹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行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采取微针浅刺非穴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腹胀程度评分变化,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段每月平均单次腹胀持续时间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每月腹胀症状发生小于3次的人数和治疗期间主动要求补充药物人次,比较两组治疗后因腹胀不适复诊人次.结果 两组治疗后自觉腹胀程度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自觉腹胀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腹胀不适症状每月发生少于3次的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个月,两组患者每月平均单次腹胀持续时间比较,试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主动要求补充药物人次比较,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3个月因腹胀不适复诊人次比较,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治疗功能性腹胀可减轻发作严重程度、减少发作次数并缩短单次发作持续时间,有助于减少药物使用.
文献关键词:
针刺疗法;皮内针疗法;揿针;功能性腹胀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胡航绮;文谦;胡香云;吕建琴;李宁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 610064;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胡航绮;文谦;胡香云;吕建琴;李宁-.针刺治疗功能性腹胀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22(06):557-561
A类:
B类:
针刺治疗,功能性腹胀,普通针刺,微针,浅刺,穴位,每月,腹胀症状,治疗期间,求补,人次,复诊,不适症状,可减轻,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药物使用,针刺疗法,皮内针疗法,揿针
AB值:
0.22816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