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新测算及经济解释——基于规模效应和产业选择的视角
文献摘要:
在重构投入产出数据的基础上,对2004—2018年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重新测算,从规模效应和产业选择视角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特征和增长机制进行经济解释.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此期间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震荡下滑阶段、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明显上升阶段,相应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式呈现出由总规模效应主导到进入转型期的特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异质性表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特点,各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式和工业化进程对此提供了充分的解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城市规模是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诱因,但效应渐趋减弱;东部最大程度上从产业结构演进和工业化进程中获益.除此之外,教育资源和研发经费越充足越有助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其作用在新常态以来越发重要.高质量发展阶段改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可从规模视角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科学确定各级城市规模;实施差异化的区域产业发展路径,中部和东部城市应更注重组织或制度创新以及技术变革,西部城市应将绿色生产技术与工业化发展结合起来以实现"弯道超车";多策并举强化人力资本支撑,营造创新氛围.
文献关键词:
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应;产业选择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永慧;邓宏图
作者机构:
广州航海学院航运经贸学院,广东广州510725;广州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永慧;邓宏图-.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新测算及经济解释——基于规模效应和产业选择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22(12):27-43
A类:
B类:
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规模,规模效应,产业选择,投入产出,时空特征,增长机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此期间,震荡,升阶,增长模式,转型期,空间异质性,工业化进程,城市规模,产业结构演进,除此之外,研发经费,高质量发展阶段,大中小城市,区域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路径,东部城市,技术变革,西部城市,绿色生产技术,弯道超车,创新氛围
AB值:
0.1631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