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气血双补方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筛选气血双补方中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构建"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进一步探讨气血双补方抗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气血双补方中各单味中药相关的所有化学成分、作用靶点,进而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图.通过TTD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的靶点,进而构建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相互作用图的核心靶点,利用ClueGO对核心靶点进行GO分析,利用DAVID和KEGG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相关通路的富集.结果:选择口服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作为化合物分子的筛选条件,筛选出气血双补方中的107个活性成分和177个相应的蛋白靶点.通过度、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网络拓扑特征评价、筛选出与气血双补方抗慢性心力衰竭作用的核心靶点190个,GO分析共包括256条富集结果,其中分子功能49条,生物过程181条,细胞组成26条.利用KEGG数据库对相关通路富集,筛选出20条通路在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验证了气血双补方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预测了气血双补方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文献关键词:
心力衰竭;慢性;网络药理学;气血双补方;作用机制
作者姓名:
林鑫;刘阳;陈林伟;薛一涛
作者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附属医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林鑫;刘阳;陈林伟;薛一涛-.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气血双补方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J].西部中医药,2022(06):29-33
A类:
气血双补方
B类:
网络药理学,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单味药,潜在作用,系统药理学,药理学分析,分析平台,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ystems,pharmacology,database,analysis,platform,TCMSP,单味中药,靶点网络,网络图,TTD,STRING,UniProt,相互作用网络,药物靶点,核心靶点,ClueGO,DAVID,相关通路,用度,oral,bioavailability,OB,类药性,drug,likeness,DL,出气,蛋白靶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网络拓扑,拓扑特征,特征评价,集结,生物过程,细胞组成,通路富集,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作用特点
AB值:
0.310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