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采用次网格地形方案对白鹤滩水电站坝区一次大风天气的数值模拟
文献摘要:
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采用次网格地形方案模拟了2019年3月19~20日四川、云南交界处白鹤滩水电站的一次大风过程,对10 m风速、风向和2 m温度空间分布及日变化的模拟结果进行检验评估,并结合地形分析了坝区易产生大风的原因.结果表明:此次西南大风天气是由高低空一致的西南气流配合地面"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共同造成的.午后热低压发展强盛,地面风速增大,坝区出现8级大风.采用次网格地形方案后,风速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最高可分别减小17%和14%,同时该方案有效地缓解了模式对白天风速的低估和夜间风速的高估,在大风和小风时段均对风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从而能更好地刻画风速的日变化特征.综合来看,次网格地形方案能显著改善风场的模拟效果,其中Jiménez方案更适用于坝区大风的模拟,但次网格地形方案对温度模拟没有改善作用.白鹤滩水电站的大风受局地地形影响极大,南北向狭长河谷地形产生的狭管效应使气流增速显著,坝区主体高度区河谷风的放大系数超过3.0,使得白鹤滩水电站极易出现灾害性大风天气.
文献关键词:
次网格地形方案;数值模拟;白鹤滩水电站;大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安南;李国平;师义成;秦蕾蕾
作者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成都 610225;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 61004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安南;李国平;师义成;秦蕾蕾-.采用次网格地形方案对白鹤滩水电站坝区一次大风天气的数值模拟)[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03):22-30
A类:
次网格地形方案
B类:
白鹤滩水电站,坝区,大风天气,中尺度,方案模拟,交界处,大风过程,温度空间分布,检验评估,地形分析,西南大风,低空,流配,东高西,环流形势,午后,热低压,强盛,地面风速,平均绝对误差,白天,低估,高估,小风,模拟能力,画风,日变化特征,风场,Jim,nez,局地地形,地形影响,南北向,狭长,长河,河谷地形,狭管效应,放大系数,灾害性
AB值:
0.3146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