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深圳市工业区VOCs污染特征与臭氧生成敏感性
文献摘要:
于2020年9~10月在深圳北部典型工业区开展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VOCs污染状况,并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臭氧生成敏感性.观测期间VOCs的总浓度为48.5×10-9,浓度水平上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乙炔>乙腈.臭氧生成潜势(OFP)为320μg/m3,其中芳香烃、OVOCs以及烷烃贡献最大,这3类物种OFP贡献总和超过90%.乙烯与苯呈现"两峰一谷"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受到机动车排放的贡献.相对增量反应性(RIR)分析表明,削减人为源VOCs对控制当地臭氧生成最为有效,当中又应优先控制芳香烃;经典动力学曲线(EKMA)分析表明该片区臭氧生成处于过渡区,在开展VOCs区域联防联控的同时,需要在当地进行有力的NOx控制以强化该地区臭氧污染长期管控.
文献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臭氧生成潜势(OFP);相对增量反应性(RIR);经典动力学曲线(EKMA)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于广河;林理量;夏士勇;朱波;黄晓锋
作者机构:
深港产学研基地(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修院),广东 深圳 518057;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80;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大气观测超级站实验室,广东 深圳 51805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于广河;林理量;夏士勇;朱波;黄晓锋-.深圳市工业区VOCs污染特征与臭氧生成敏感性)[J].中国环境科学,2022(05):1994-2001
A类:
EKMA
B类:
工业区,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敏感性,在线观测,污染状况,OBM,浓度水平,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乙炔,乙腈,臭氧生成潜势,OFP,总和,两峰,日变化特征,机动车排放,反应性,RIR,削减,减人,人为源,优先控制,该片,片区,过渡区,区域联防联控,NOx,臭氧污染,挥发性有机物
AB值:
0.3571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