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改良肛门括约肌折叠术在小型猪肛门失禁模型中的应用及意义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肛门括约肌折叠术在小型猪肛门失禁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用20只4~5月龄健康巴马小型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括约肌离断组和骶神经损伤组,每组10只.分别构建括约肌离断所致的小型猪肛门失禁模型及骶神经损伤所致的小型猪肛门失禁模型,两组均采用改良肛门括约肌折叠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正常饲养4周.比较两组小型猪模型术后第1、2、3、7天及术后2周的排便频次和大便控制情况,监测记录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术后4周取肛门括约肌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对两组小型猪模型的术前术后血液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括约肌离断组通过改良肛门括约肌折叠术治疗后,术后第1天无变化,术后第2、3、7天、2周排便次数及自控大便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术后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能够自行控制排便;肛管静息压(26.25±4.01)mmHg较术前(15.35±2.38)mmHg明显升高(P<0.05);术后4周后括约肌组织形态学与正常括约肌的形态学基本接近;术后第1~3天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骶神经损伤组通过改良肛门括约肌折叠术治疗后,术后第1、2、3、7天、2周排便次数及自控大便情况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肛管静息压(16.83±3.18)mmHg与术前(11.26±3.43)mmHg比较明显升高(P<0.05);术后4周括约肌形态学与正常括约肌的形态学差异较大;术后第1~3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肛门括约肌折叠术对括约肌损伤造成的肛门失禁效果明显,对骶神经损伤造成的肛门失禁效果不佳,对治疗肛门失禁具有指导意义,为其提供了实验依据.
文献关键词:
肛门失禁;小型猪模型;肛门括约肌折叠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路明;杨博;刘扬;王慧;洪文;黄克林;刘青
作者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乌鲁木齐 83005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路明;杨博;刘扬;王慧;洪文;黄克林;刘青-.改良肛门括约肌折叠术在小型猪肛门失禁模型中的应用及意义)[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2(06):599-603
A类:
肛门括约肌折叠术
B类:
肛门失禁,月龄,康巴,巴马小型猪,离断,骶神经损伤,外科手术治疗,饲养,小型猪模型,排便频次,大便,控制情况,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组织形态学,形态学观察,血液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自控,明显好转,后排,mmHg,肌组织,形态学差异,肌损伤
AB值:
0.1245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