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颈痛颗粒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颈痛颗粒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9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45例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颈痛颗粒治疗)4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颈部血流状况、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为84.78%(3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2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部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更高;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疼痛数字评分、头痛发作频率较对照组更低,头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颗粒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颈部血流状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有关.
文献关键词:
颈痛颗粒;颈椎旁神经阻滞;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许燕;郭晓军;朱敏;袁欣;郭学文
作者机构:
聊城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山东聊城 252000;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康复科,山东聊城 252000;聊城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聊城 252000;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聊城 252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许燕;郭晓军;朱敏;袁欣;郭学文-.颈痛颗粒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02):196-199
A类:
颈椎旁神经阻滞
B类:
颈痛颗粒,颈源性头痛,聊城市,上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平均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疼痛数字评分,发作频率,临床观察
AB值:
0.12628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