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高铁列车通过高架桥桩基础激发地震波响应分析
文献摘要:
当高铁列车行驶通过高架桥时,其激发和传播地震波的机制与行驶在地面上时的高铁列车是不同的,同时,高铁地震波的波传播机制也因地面条件而异.本文结合前期工作,研究高铁列车行驶通过高架桥(高架桥系统)时高铁地震波的激发机制,给出改进的震源时间函数,并对非对称性弹性波动方程下的合成高铁地震记录的响应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利用高铁列车这一可重复的移动震源进行浅层地质构造成像和反演以及开展工程防护研究.本文应用非对称性弹性波动方程进行高铁地震波数值模拟,结合高铁实际数据,研究分析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地层微孔缝隙特征尺度参数,检波器位置,震源类型,深度衰减系数等多种因素对合成高铁地震记录的影响,给出以下结论:(1)高铁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大将使得合成地震记录的持续时间减小,振幅能量增强,同时幅频响应的能量逐渐集中在3 Hz、10 Hz和30 Hz附近.(2)地层微孔缝隙特征尺度参数的增大将使得合成地震记录出现衰减,且主要影响20 Hz以上的频率成分.(3)岩土介质对高铁地震波传播的影响显著.(4)高铁地震波以"分级点火"的形式激发,使用Ricker子波作为震源所得的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数据匹配较好.(5)随着震源衰减的增大,将使得合成地震记录出现全频带的衰减.
文献关键词:
高铁列车;高铁地震波;数值模拟;非对称性弹性波动方程;响应分析
作者姓名:
王之洋;陈朝蒲;白文磊;李幼铭
作者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29;非对称性弹性波动方程联合研究组,北京 100029;高铁地震学联合研究组,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之洋;陈朝蒲;白文磊;李幼铭-.高铁列车通过高架桥桩基础激发地震波响应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22(07):2622-2635
A类:
高铁地震波,非对称性弹性波动方程
B类:
高铁列车,高架桥桩,桩基础,响应分析,车行,传播机制,面条,前期工作,激发机制,震源时间函数,响应特征,可重复,地质构造,工程防护,防护研究,波数,实际数据,列车运行,运行速度,微孔,孔缝,缝隙,特征尺度,尺度参数,检波器,衰减系数,大将,合成地震记录,能量增强,幅频响应,岩土,地震波传播,点火,Ricker,子波,数据匹配,全频,频带
AB值:
0.2116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