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新疆乌伦古坳陷乌伦古河组碳酸盐化及铁锰矿化与铀成矿关系
文献摘要:
在乌伦古坳陷开展铀矿地质调研时,发现出露于始-渐新统乌伦古河组上段的碳酸盐化、铁锰矿化及褐红色泥岩裂隙状褪色现象有规律地分布于断裂破碎带的上盘;顶山砂岩型铀矿点赋存于始-渐新统乌伦古河组下段砂岩中,也发育于断裂破碎带的上盘;这些矿化及褪色现象所代表的地质意义、形成机理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等就引起了关注.经过大量野外地质路线调查,仔细观测这些现象的分布规律、产出层位、状态及结构构造,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出碳酸盐化、铁锰矿化及泥岩褪色现象是沿断裂破碎带上升的深部含多金属地下卤水和浅部地下水混合(化合)卸载的产物;通过顶山铀矿化点分布位置、赋存层位、矿体形态、矿化及蚀变特征等因素分析,认为铀矿化与沿断裂破碎带上升的深部高压含还原剂地下水关系比较密切;碳酸盐化、铁锰矿化及泥岩褪色现象和铀矿化的空间产出位置,都显示出与断裂破碎带及其上升的深部地下水(卤水)有关.因此得出碳酸盐化、铁锰矿化及褪色现象对铀矿找矿具有指示意义,即:断裂破碎带附近如果存在这些现象,就有可能存在着铀矿化.
文献关键词:
乌伦古坳陷;碳酸盐化;铁锰矿化;铀矿化
作者姓名:
冯世荣;孙潇;李晓红
作者机构:
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 乌鲁木齐83001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冯世荣;孙潇;李晓红-.新疆乌伦古坳陷乌伦古河组碳酸盐化及铁锰矿化与铀成矿关系)[J].世界核地质科学,2022(03):448-457
A类:
铁锰矿化
B类:
乌伦古坳陷,古河,碳酸盐化,铀成矿关系,渐新统,上段,褐红色,泥岩,裂隙,褪色,断裂破碎带,上盘,砂岩型铀矿,矿点,赋存,下段,地质意义,形成机理,外地,细观,出层,层位,结构构造,带上,多金属,属地,地下卤水,卸载,铀矿化,分布位置,矿体,蚀变特征,还原剂,水关,关系比较,出位,深部地下水,找矿,指示意义
AB值:
0.2245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