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灭活方式对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物体表面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灭活方式对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物体表面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25份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物体表面标本,每份标本分为4份,分别采用4~8℃未灭活(未灭活组),以及60℃水浴30 min、56℃水浴45 min、75%乙醇30 min灭活处理(灭活组),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平均循环阈值(Ct值).结果 未灭活组和灭活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F基因:F=48.740,Eta=0.720,P<0.05;N基因:F=65.597,Eta=0.781,P<0.05);灭活组60℃水浴30 min和56℃水浴45 min 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F基因:P=0.306;N基因:P=0.920),60℃水浴30 min与75%乙醇30 min 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F基因:P<0.05;N基因:P<0.05),56℃水浴45 min与75%乙醇30 min 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F基因:P<0.05;N基因:P<0.05).未灭活组ORF基因Ct值为22~26时,未灭活组和灭活组ORF基因、N基因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值比较接近;随着Ct值的增大,未灭活组和灭活组处理差别逐渐加大,当未灭活组ORF基因Ct值>36时,灭活组不同处理方式的ORF基因的全部Ct值>40;而未灭活组ORF基因Ct值≥34时,75%乙醇30 min处理ORF基因Ct值>40.结论 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物体表面标本在核酸检测前进行灭活处理,核酸检测阳性结果有可能转阴,75% 乙醇处理相比60℃水浴30 min和56℃水浴45 min处理转阴的概率更大.
文献关键词:
物体表面;新型冠状病毒;灭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建男
作者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江苏苏州 21512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建男-.不同灭活方式对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物体表面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07):934-937
A类:
B类:
灭活,物体表面,核酸检测结果,每份,未灭,水浴,不同处理方式,循环阈值,Ct,ORF,Eta,转阴,醇处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AB值:
0.1261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