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倾斜煤岩层条件回采巷道支护控制技术
文献摘要:
以贵州桐梓某矿20701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室内试验,发现造成巷道非对称、大面积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原支护方式不合理,结构单元失效;巷道围岩含大量黏土矿物,易吸水膨胀、软化;巷道布置于带有倾角的煤岩层,局部区域存在大量的软弱结构面;煤体的承载能力较小.针对巷道破坏特征,提出"锚杆/索+注浆+钢筋网+U型钢"联合支护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得出,优化后的围岩-支护结构可视为双壳承载拱结构,多单元协同互补,减少了围岩间的膨胀破坏以及自身的变形,改善了围岩力学性质,提高了承载拱结构的承载能力,从而控制巷道的非对称变形,保持巷道长期稳定.模拟结果表明,顶、底板最大位移由289 mm降低至59 mm,左、右两帮最大位移由318 mm降低至52 mm,最大主应力由10 MPa提升至17 MPa.工程实践表明,平均收敛率为11.49%,较原方案降低了30.58%,对巷道变形的控制效果良好.
文献关键词:
半煤岩巷;注浆加固;非对称变形;支护优化
作者姓名:
贾毅超;刘萍;韩森;吴少康;罗畅;陈镇;刘晓峰
作者机构: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省复杂地质矿山开采安全技术工程中心,贵州贵阳 550025;冀中能源邯矿集团矿山管理分公司新星煤业,河北邯郸 056000
引用格式:
[1]贾毅超;刘萍;韩森;吴少康;罗畅;陈镇;刘晓峰-.倾斜煤岩层条件回采巷道支护控制技术)[J].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2022(03):57-65
A类:
B类:
煤岩层,回采巷道,巷道支护,支护控制,桐梓,运输巷,工程背景,现场监测,室内试验,支护方式,结构单元,单元失效,巷道围岩,黏土矿物,吸水膨胀,软化,巷道布置,局部区域,软弱结构面,煤体,巷道破坏,破坏特征,锚杆,钢筋网,+U,型钢,联合支护,支护方案,支护结构,拱结构,力学性质,非对称变形,道长,底板,最大位移,两帮,最大主应力,平均收敛,收敛率,巷道变形,半煤岩巷,注浆加固,支护优化
AB值:
0.431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