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同时为电针在急性期介入治疗本病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与电温针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激素及神经营养剂口服,共治疗15次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分系统(SBGS)及面部残疾指数中社会功能(FDIS)评分差异,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电温针组总有效率为94.74%(36/38),相比电针组87.18%(34/39),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H-B分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电温针组比电针组改善情况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SBGS得分比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电温针组改善情况明显胜于电针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4)治疗后两组FDI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电温针组比电针组改善更优(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电针疗法不仅有效缓解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症状,对该类人群的社会功能及心理调适亦有积极作用,疗效胜过单纯电针;同时表明面瘫急性期于患侧给予合理的电针干预不会加重面神经炎症反应,可认为是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文献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温针灸;电针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冯静仪;张志文;老锦雄
作者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405;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 江门5290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广东 佛山528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冯静仪;张志文;老锦雄-.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22(09):80-83
A类:
SBGS
B类:
温针灸,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电针治疗,介入治疗,本病,提供证据,证据支持,电温针,神经营养,营养剂,面神经功能分级,Sunnybrook,多伦多,评分系统,面部残疾指数,FDIS,总有效率,胜于,电针疗法,心理调适,胜过,纯电,明面,期于,患侧,电针干预,面神经炎,神经炎症反应,临床安全,治疗手段
AB值:
0.2525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