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三伏贴治疗痛经组方选穴规律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三伏贴治疗痛经药物组方选穴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该规律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借助关联、聚类等数据挖掘技术对三伏贴治疗痛经所用药物和穴位进行整理分析,共纳入545诊次,涉及穴位20个,中药23味,结合中医相关理论人机结合,筛选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核心方药和穴位组合.结果:穴位总频次为3103次,药物总频次为3143次;穴位平均使用频次为155次(5.00%),中药平均使用频次119次(4.35%).高频穴位(频率>5.00%)共有9个,累计频率82.20%,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关元、气海、子宫、肾俞、三阴交、神阙、腰阳关、次髎、归来;高频药物(频率>4.35%)共有7味,累计频率72.69%,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白芥子、延胡索、细辛、肉桂、当归、吴茱萸、甘遂.三伏贴治疗痛经的基本药物组合为白芥子-延胡索-细辛,主要加减配伍中药为肉桂、当归、吴茱萸、甘遂等温中散寒活血药;基本穴位组合为气海-关元,主要配伍穴位有肾俞、三阴交、子宫、神阙等培元固本、温养胞宫穴位.结论:三伏贴治疗痛经临床上主要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和寒湿凝滞型痛经,借助三伏天自然界阳气,祛除体内沉疴之寒邪.
文献关键词:
三伏贴;痛经;伏寒之邪;肾虚寒凝;寒凝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止痛;固肾助阳;数据挖掘;组方;选穴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孟佳;徐月娥;肖晓霞;夏亲华
作者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江苏 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孟佳;徐月娥;肖晓霞;夏亲华-.三伏贴治疗痛经组方选穴规律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3):357-364
A类:
伏寒之邪,固肾助阳
B类:
三伏贴,组方,选穴规律,规律分析,文献学研究,数据挖掘技术,穴位,人机结合,实际意义,方药,使用频次,累计频率,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神阙,腰阳关,次髎,归来,高频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细辛,肉桂,当归,吴茱萸,甘遂,基本药物,药物组合,加减,配伍,温中散,活血,培元固本,胞宫,寒凝血瘀型痛经,寒湿凝滞型,三伏天,自然界阳气,祛除,沉疴,寒邪,肾虚寒凝,止痛
AB值:
0.28177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