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李果烈以"通法"论治眩晕经验
文献摘要:
本文总结李果烈运用"通法"论治眩晕经验.李果烈认为眩晕的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紧密相关."通"是保持脑窍阴平阳秘,维持正常运转的前提.眩晕病机核心在于脏腑气血阴阳失衡,脑失通运.病理因素包括阳亢、风火、痰湿、瘀血等,辨证分为肝阳亢盛证、痰湿阻滞证、肾亏瘀阻证及气血亏虚证.治疗以通为用,以恢复脏腑及脑窍气血阴阳平衡为要.肝阳亢盛,脑窍不通者,予天麻钩藤饮化裁潜阳通窍;痰湿阻滞,清阳不通者,予半夏白术天麻汤祛湿通阳;气血失调,肾虚血瘀,脑络不通者,予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加益肾药物化瘀通络;气血不足,土松木摇,脑失通养者,予六君子汤、归脾汤、左归丸等加减补虚通脑.李果烈治疗眩晕立足于中医整体观,结合脑之生理病理特点,灵活运用"通法"辨证论治,可获良效.
文献关键词:
李果烈;眩晕;通法;以通为用;脑;辨证论治;经验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黄小燕;丁玲丽;陆艳
作者机构:
210001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脑病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小燕;丁玲丽;陆艳-.李果烈以"通法"论治眩晕经验)[J].环球中医药,2022(03):452-455
A类:
李果烈
B类:
通法,病位,肝脾肾,脑窍,阴平阳秘,持正,眩晕病,脏腑,气血阴阳,阴阳失衡,病理因素,风火,痰湿,瘀血,肝阳,亢盛,湿阻,肾亏,气血亏虚证,以通为用,阴阳平衡,不通,天麻钩藤饮,化裁,潜阳,通窍,清阳,半夏白术天麻汤,祛湿,通阳,气血失调,肾虚血瘀,桃红四物汤,药物化,化瘀通络,气血不足,松木,六君子汤,归脾汤,左归丸,加减,补虚,中医整体观,生理病理,病理特点,灵活运用,辨证论治
AB值:
0.4126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