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射波刀六维颅骨追踪方式治疗脑转移瘤的体位误差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采用射波刀六维颅骨(6D-skull)追踪方式治疗脑转移瘤,对治疗过程中体位误差进行分析,为临床放射治疗靶区的勾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12月在本院接受第六代射波刀治疗的50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脑转移瘤患者,中位年龄60岁.治疗过程中间隔90?s采集一组正交图像,与数字重建图像(DRR)进行自动配准并记录误差值.分析治疗前期、治疗中期及治疗后期三个时间段的体位误差,根据公式MPTV=2.5Σ+0.7δ计算肿瘤靶区(G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扩边界范围.结果 5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集到6个方向共3,144组数据,三个线性方向体位误差(x±s)分别为:X(0.32±0.?29)mm,Y(0.31±0.25)mm,Z(0.23±0.19)mm;三个旋转方向体位误差(x±s)分别为:Roll(0.26±0.23)°,Pitch(0.33±0.26)°,Yaw(0.65±0.55)°.三个线性方向X、Y、Z的外放边界分别为1.00?mm、0.95?mm、0.71?mm.除Yaw方向外,其余5个方向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的误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6个方向的体位误差在治疗期间随着治疗时间有所增大.6个方向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X-Y、Y-Z及Z-Yaw不具有相关性(P>0.05),其他组别两两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X-Pitch和Y-Roll具有较强正相关性,其余存在较弱正相关性.结论 6D-skull追踪方式治疗脑转移瘤时可以很好监测并修正治疗过程中的体位误差,达到精准放疗的要求.
文献关键词:
射波刀;六维颅骨追踪;脑转移瘤;体位误差;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鹏飞;刘吉平;马佳怡
作者机构:
310022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鹏飞;刘吉平;马佳怡-.射波刀六维颅骨追踪方式治疗脑转移瘤的体位误差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22(10):1476-1478
A类:
六维颅骨追踪
B类:
射波刀,脑转移瘤,体位误差,误差分析,6D,skull,治疗过程,放射治疗靶区,勾画,本院,第六代,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重建图像,DRR,自动配准,误差值,MPTV,+0,肿瘤靶区,GTV,外扩边界,边界范围,旋转方向,Roll,Pitch,Yaw,外放边界,界分,治疗期间,治疗时间,组别,余存,正治,精准放疗
AB值:
0.2889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