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标准化、产业集聚与城镇化水平
文献摘要:
高质量城镇化发展必须走高质量集聚之路,高质量产业集聚需要依靠高质量标准的支撑,由此衍生标准化-产业集聚-城镇化的机制路径.本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从标准化水平和产业集聚的复合视角探讨了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机制,并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发现,存在一条标准化推动产业集聚,进而提高城镇化水平的路径.单独的强制性标准通过对企业自身的强制性要求,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推动自身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果优于与产业集聚的交互作用.但推荐性标准与产业集聚在推动城市自身发展中形成协同效应和相互强化作用效果大于单独的推荐性标准通过对企业产业结构的改善要求进而推动自身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京津冀地区和其他地区,提高强制性标准水平,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京津冀地区和长江经济带,推荐性标准与该地区的集聚产业模式吻合度高,与城市规模也更匹配,能更好地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推动城镇化发展.第一、二产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越强,不仅会对城市自身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还会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第二产业的推荐性标准水平越高,对城市自身和周边城镇化发展带动作用越显著.第三产业的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与产业集聚的协同作用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各城市应选择与自身优势相适宜的且最能发挥该类优势的标准化及集聚模式,强化城市间的协调联动,提高城镇化水平.
文献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标准化水平;产业集聚;空间杜宾模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熊文;朱伟华;孙翊
作者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熊文;朱伟华;孙翊-.标准化、产业集聚与城镇化水平)[J].标准科学,2022(01):15-25
A类:
B类:
产业集聚,城镇化水平,高质量城镇化,城镇化发展,走高,机制路径,空间杜宾模型,SDM,标准化水平,复合视角,同行业,差异性分析,高城,强制性标准,强制性要求,提高产品质量,推荐性标准,强化作用,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产业模式,吻合度,城市规模,集聚程度,周边城市,第二产业,带动作用,第三产业,于城镇,应选,集聚模式,协调联动
AB值:
0.25432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