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136例不同证型肥胖症患者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的方法观察不同证型肥胖症患者上焦、中焦、下焦、头面部、手背部及足背部区域体表热值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体重管理门诊的136例肥胖症患者.统计所有患者脾虚湿阻型、脾肾阳虚型、肝郁气滞型、胃火炽盛型4种证型分布情况,并运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获取4种证型患者上焦、中焦、下焦、头面部、手背部及足背部区域体表红外热值数据,包括绝对温度(T)及相对温度(△T,△T=区域体表平均温度-前躯干体表平均温度,△T为正数则代表热偏离,负数则代表寒偏离),并进行各证型组间比较.结果:136例肥胖症患者中脾肾阳虚型62例、脾虚湿阻型37例、肝郁气滞型22例、胃火炽盛型15例.4种证型肥胖症患者上焦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肾阳虚型患者比较,肝郁气滞型及胃火炽盛型患者中焦T明显偏高(P<0.05),且脾肾阳虚型患者下焦T明显低于其他3型(P<0.05).4种证型肥胖症患者上焦皆呈热偏离,且胃火炽盛型患者上焦△T低于其他3型,与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胃火炽盛型患者,其他3型患者中焦、下焦呈寒偏离,且胃火炽盛型患者中焦△T明显高于其他3型(P<0.05),脾虚湿阻型和胃火炽盛型患者下焦△T明显高于脾肾阳虚型(P<0.05).4种证型肥胖症患者手足背部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肾阳虚型患者比较,脾虚湿阻型及肝郁气滞型患者头面部T明显偏高(P<0.05);脾肾阳虚型患者手足背部T低于其他3型.4种证型患者头面部及手足背部△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脾虚湿阻型患者头面部呈热偏离,其他证型头面部及4种证型手足背部均呈寒偏离.结论:136例肥胖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肾阳虚型最多,胃火炽盛型最少,可见脾虚为肥胖症重要的发病因素.脾、肾分属中、下焦,且阳虚者寒,故脾肾阳虚型肥胖症患者中焦、下焦、头面、手足背区域体表温度较低,且均呈寒偏离;胃居中焦,且火盛者热,故胃火炽盛型患者中焦区域体表温度偏高,且呈热偏离.不同证型肥胖症患者体表区域的温度特征可与中医理论相印证,推测红外热成像可为肥胖症的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文献关键词:
肥胖症;红外热成像;中医证型;脾肾阳虚;脾虚湿阻;肝郁气滞;胃火炽盛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邱林杰;任燕;李美洁;王皓男;陈鹏飞;赵全利;张兰凤;刘小青;任海燕;任胜男;宋辛子;张晋
作者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29;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邱林杰;任燕;李美洁;王皓男;陈鹏飞;赵全利;张兰凤;刘小青;任海燕;任胜男;宋辛子;张晋-.136例不同证型肥胖症患者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J].江苏中医药,2022(08):41-44
A类:
体表平均温度
B类:
肥胖症,红外热成像特征,上焦,中焦,下焦,头面部,手背,足背部,热值,中医科,西苑,体重管理,脾虚湿阻型,脾肾阳虚型,肝郁气滞型,胃火炽盛,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技术获取,绝对温度,躯干,正数,数则,负数,和胃,手足,中医证型分布,发病因素,分属,阳虚者,体表温度,居中,盛者,温度特征,中医理论,辨证,客观依据
AB值:
0.10737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