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316L钢在超临界水拟临界区内的腐蚀行为特性研究
文献摘要:
为研究金属材料在超临界流体拟临界区内的腐蚀行为,解释拟临界区内腐蚀加剧现象的形成机理,采用超临界流体反应釜腐蚀实验平台,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在375.6℃、22.5 MPa,405.6℃、22.5 MPa以及405.6℃、28.6 MPa 3种超临界水工况下进行200 h的静态腐蚀实验,并通过电子天平称量、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仪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试样的腐蚀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在拟临界区(375.6℃、22.5 MPa)腐蚀加剧,腐蚀速率最高,腐蚀产物最为复杂;在拟临界区的腐蚀产物为两层,外层为Fe3O4、Fe2O3,内层为FeCr2O4,而在超临界压力高参数区(405.6℃、28.6 MPa)只形成一层Fe3O4,内层产物膜尚未形成.通过对腐蚀机理分析发现,由于超临界水在拟临界区的物性剧烈变化,动力学作用增强,加速了氧等腐蚀性介质向材料基体的迁移,加剧了腐蚀产物脱落及游离,故而产生了材料在拟临界区腐蚀加剧的现象.该研究可为超临界流体环境下改善材料抗腐蚀性能、保障我国超临界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超临界水;拟临界区;腐蚀行为;腐蚀机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云帆;雷贤良;邓越文;苟灵通;李会雄
作者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云帆;雷贤良;邓越文;苟灵通;李会雄-.316L钢在超临界水拟临界区内的腐蚀行为特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22(07):96-107
A类:
B类:
316L,超临界水,拟临界区,腐蚀行为,行为特性,金属材料,超临界流体,内腐蚀,形成机理,反应釜,腐蚀实验,实验平台,奥氏体不锈钢,水工,静态腐蚀,电子天平,称量,显微镜分析,线能量,能量色散,散光,光谱仪,衍射分析,腐蚀情况,腐蚀速率,腐蚀产物,两层,外层,Fe3O4,Fe2O3,内层,FeCr2O4,超临界压力,高参数,产物膜,腐蚀机理,机理分析,故而,抗腐蚀性能
AB值:
0.3219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