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湘东北万古金矿床不同期次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金成矿机制的启示
文献摘要:
万古金矿是江南造山带中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代表性矿床,目前对该矿床硫化物中的元素特征和金的富集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进一步探讨万古金矿中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特征,依据黄铁矿晶型及其他共生矿物特征,将其中的黄铁矿划分为3期(Py1、Py2和Py3),并对3期黄铁矿分别进行LA-ICP-MS分析.研究表明:Py1平行于地层层理,为不含金的原生黄铁矿;Py2与菱铁矿共生,是富CO2流体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所致,且对Py1具有继承性;Py3与烟灰色石英和毒砂共生,金含量较高.Py2表面孔隙发育,表明该期黄铁矿通过溶解—沉淀形成Py3.富金的Py3存在Au-As耦合现象,Au浓度明显低于金饱和曲线,推测Au以Au1+的形式赋于黄铁矿的晶格中.结合以往研究,推断硫化作用是万古金矿主要的金沉淀机制,富含Py2与菱铁矿的围岩是金沉淀理想的化学圈闭.
文献关键词:
黄铁矿;江南造山带;万古金矿;Au-As耦合;LA-ICP-MS;Mapping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万泰安;许德如;马文;张胜伟;王国建;卞玉冰;李博
作者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13;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放射性地学大数据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1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万泰安;许德如;马文;张胜伟;王国建;卞玉冰;李博-.湘东北万古金矿床不同期次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金成矿机制的启示)[J].黄金科学技术,2022(05):676-690
A类:
万古金矿床,Au1+,金沉淀机制
B类:
湘东北,期次,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金成,成矿机制,江南造山带,中金,多金属,成矿带,该矿,硫化物,富集机制,晶型,共生矿物,矿物特征,Py1,Py2,Py3,LA,ICP,层理,含金,菱铁矿,围岩,生水,水岩反应,继承性,烟灰色,石英,毒砂,金含量,面孔,孔隙发育,耦合现象,赋于,晶格,矿主,圈闭,Mapping
AB值:
0.306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