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哈泥沼泽成炭植物对地表水氮和磷的适应性分析
文献摘要:
明晰泥炭沼泽中的成炭植物对地表水氮磷因子的适应性,对于退化泥炭地的植被恢复,从植物残体中重建过去的环境变化以及预测未来沼泽植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4—2016年生长季调查长白山区的哈泥泥炭地28种成炭植物盖度,测量样方附近地表水中的氮(N)、磷(P)浓度,采用广义加和模型模拟成炭植物的氮磷环境,分析其对地表水氮磷的适应性,并预测氮沉降背景下植物群落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沼泽地表水氮和磷的浓度具有较大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调查的大部分维管束植物盖度最大值对应的氮浓度集中在1~2 mg/L,磷浓度在0.02~0.03 mg/L,丘上的藓类植物所在地表水的氮磷浓度约高于维管植物的1/3.不同物种适应的氮磷环境的最适值有差异,例如,锈色泥炭藓(Sphagnum fuscum)对应氮的最适值为9 mg/L,羊胡子草(Eriophorum vaginatum)和狭叶泥炭藓(S.cuspidatum)对应磷的最适值分别为0.15 mg/L和0.2 mg/L.同时也发现,地表水中氮、磷浓度偏高的物种对应的氮磷的生态幅也比较宽.广义加和模型揭示出大果毛篙豆(Oxycoccus palustris)等成炭植物对氮的适应性呈单调递减,锈色泥炭藓(S.fuscum)呈现单峰模式;狭叶泥炭藓(S.cuspidatum)和羊胡子草(E.vaginatum)对磷的适应呈现单峰模式.根据模型预测结果,在氮沉降继续增加的背景下,研究区油桦(Betula ovalifolia)-苔草(Carex)群落将被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小叶杜鹃(R.parvifolium)群落取代.
文献关键词:
沼泽;地表水;氮;磷;成炭植物;广义加和模型
作者姓名:
孙玮珊;赵红艳;杨倩楠;卜兆君;王升忠
作者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24;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 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24;吉林省长白山湿地生态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玮珊;赵红艳;杨倩楠;卜兆君;王升忠-.哈泥沼泽成炭植物对地表水氮和磷的适应性分析)[J].环境生态学,2022(09):85-94
A类:
成炭植物,沼泽植物,广义加和模型,fuscum,Oxycoccus,ovalifolia,parvifolium
B类:
泥沼,地表水,水氮,适应性分析,泥炭沼泽,泥炭地,植被恢复,植物残体,预测未来,植物群落,群落组成,生长季,长白山区,盖度,近地表,模型模拟,磷环境,氮沉降,沼泽地,年际,季节变化,分维,维管束植物,氮浓度,藓类植物,植物所,所在地,氮磷浓度,维管植物,适值,泥炭藓,Sphagnum,胡子,Eriophorum,vaginatum,cuspidatum,生态幅,大果,palustris,单峰,Betula,苔草,Carex,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小叶,杜鹃
AB值:
0.3151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