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小多道地震震源效果在海域活动断裂探测中的对比研究
文献摘要:
海域地震区划与活动断裂的探测和识别密切相关.文中在台湾海峡闽东南隆起带开展了活动断裂的地球物理探测研究,选取GI枪震源与电火花震源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3条基底断裂构造和2条垂向延伸较小的细小断裂.基底断裂可在GI枪震源剖面和电火花震源剖面上识别,细小断裂则只能在电火花剖面上识别;3条基底断裂在2种剖面上的错断地层位置、几何形态接近,但断裂周围的地层形态及次级断裂展布样式受分辨率的影响存在成像差异.相似的断裂探测结果体现了这2种方法的有效性,而剖面成像差异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开展组合探测的必要性.基于2种数据的融合结果,对断裂F1的构造属性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说明:断裂F1是基底先存断裂晚更新世活化的结果,为一坳陷边界断层,呈伸展正断活动,分析认为其应归属为华南沿海滨海断裂带.因此,在海域地震区划和海域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中,应重视多种探测方法的组合使用,以便获取更加详实的断裂信息.
文献关键词:
电火花震源;GI枪震源;小多道地震;活动断裂;台湾海峡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易虎;詹文欢;闵伟;吴晓川;李健;冯英辞;任治坤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广州 511458;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州 511458;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易虎;詹文欢;闵伟;吴晓川;李健;冯英辞;任治坤-.小多道地震震源效果在海域活动断裂探测中的对比研究)[J].地震地质,2022(02):333-348
A类:
小多道地震
B类:
地震震源,活动断裂,海域地震,地震区,台湾海峡,闽东南,隆起带,带开,地球物理探测,GI,电火花震源,晚更新世,基底断裂,断裂构造,细小,小断裂,错断地层,层位,几何形态,次级断裂,断裂展布,样式,像差,构造属性,先存断裂,伸展,华南沿海,海滨,滨海断裂带,地震危险性评价,评价工作,探测方法,详实
AB值:
0.29128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