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NF-κB/TGF-β1/Smad3信号通路研究通腑活血方防治肠粘连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通腑活血方对肠粘连模型大鼠盲肠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通路中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通腑活血方防治术后肠粘连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四组:对照组、模型组、通腑活血方组和几丁糖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Ellis法制备肠粘连模型,分别给予各组大鼠相应处理.苏木素-伊红(H E)染色观察盲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盲肠NF-κB/TGF-β1/Smad3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组织病理学出现显著变化,血清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盲肠组织中IL-6、TNF-α、p-NF-κBp65、TGF-β1、Smad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1),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通腑活血方组和几丁糖组大鼠血清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盲肠组织中IL-6、TNF-α、p-NF-κBp65、TGF-β1、Smad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1)、MMP-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1),IκB、TIM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且盲肠组织病理学均有显著改善,其中以通腑活血方组改善更显著.结论:通腑活血方可有效防止术后肠粘连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TGF-β1/Smad3信号通路活化,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调节TIMP-1/MMP-9平衡,防止肠粘连.
文献关键词:
术后肠粘连;通腑活血方;核转录因子-κB;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罗慧;闫曙光;魏海梁;陈志国
作者机构: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陕西 咸阳 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罗慧;闫曙光;魏海梁;陈志国-.基于NF-κB/TGF-β1/Smad3信号通路研究通腑活血方防治肠粘连作用机制)[J].陕西中医,2022(07):833-837
A类:
通腑活血方
B类:
TGF,Smad3,连作,模型大鼠,盲肠,核转录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相关因子,治术,术后肠粘连,字法,四组,Ellis,苏木,木素,伊红,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白细胞介素,blot,关键因子,Bp65,白相,相对表达,MMP,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蛋白表达水平,大鼠血清,平降
AB值:
0.1348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