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粘接剂去除方式对釉质微观结构及托槽抗剪切粘接强度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5种不同牙面残留粘接剂去除方式对釉质及托槽抗剪切粘接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的影响.方法 选取66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6组.A组:空白组,牙面不做任何处理;B组:金刚砂车针处理组;C组:绿砂石处理组;D组:慢速钨钢钻处理组;E组:慢速钨钢钻+抛光杯处理组;F组:慢速钨钢钻+硅粒子处理组,用上述处理方法对各组等量粘接剂样本进行磨除,记录操作时间,分别用扫描电镜和表面粗糙度仪对釉质表面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各组处理样本粘接金属托槽后,应用万能力学测试仪检测各组托槽SBS,分析牙面粘接剂残留指数(adhesive residual index,ARI).结果 B、C组去除效率较高,E组效率最低;扫描电镜显示F组处理后的釉质形态最接近正常牙釉质;F组表面粗糙度最低((0.48±0.13)μm),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托槽再粘接强度最高((16.61±1.99)MPa),明显高于A组(P<0.05);各组托槽去除后的AR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金刚砂车针及绿砂石去除效率较高,但对釉质损伤较大;慢速钨钢钻配合硅粒子抛光后对釉质的损伤最低,且去除效率在可接受范围;直接慢速钨钢钻处理后的牙面托槽SBS最高.
文献关键词:
粘接剂去除方式;牙表面粗糙度;抗剪切粘接强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光俊;马锦锦;陶珂金;江静;冯剑颖
作者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浙江杭州 31005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光俊;马锦锦;陶珂金;江静;冯剑颖-.不同粘接剂去除方式对釉质微观结构及托槽抗剪切粘接强度的影响)[J].口腔医学,2022(09):785-789
A类:
粘接剂去除方式,抗剪切粘接强度,牙表面粗糙度
B类:
牙面,shear,bond,strength,SBS,离体,前磨牙,金刚砂,砂石,慢速,钨钢,抛光,等量,操作时间,定性和定量,定量评价,金属托槽,万能,力学测试,测试仪,粘接剂残留,adhesive,residual,ARI,去除效率,牙釉质,统计学差异
AB值:
0.18657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