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比较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06-01至2019-09-30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38例)、B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C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8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住院天数,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C组患者引流量大于A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长于A组(P<0.05);C组患者引流量大于B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长于B组(P<0.05).手术方法与时间在VA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手术方法、时间在VA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B组、C组患者术后24、72 h VAS评分高于A组(P<0.05);C组患者术后24、72 h VAS评分高于B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24、72 h VAS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术前,术后72 h VA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术后24 h(P<0.05).手术方法与时间在FVC、FEV1、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手术方法、时间在FVC、FEV1、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上主效应显著(P<0.05).B组、C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FVC、FEV1低于A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A组(P<0.05);C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FVC、FEV1低于B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B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3 d FVC、FEV1分别低于本组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高于本组术前(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FVC、FEV1分别高于本组术前、术后3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低于本组术前、术后3 d(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3个月FVC、FEV1分别高于本组术后1个月,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低于本组术后1个月(P<0.05).三组术后1年均无患者死亡,亦无患者出现复发转移.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胸腔镜手术方法中,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最好,其次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最后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其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
文献关键词:
肺肿瘤;早期治疗;胸腔镜手术;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疗效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国标;周建平;杜巍;叶志彬;卢星照;胡伟成;刘鑫
作者机构: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5113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心胸外科;519100 广东省珠海市,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心胸外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国标;周建平;杜巍;叶志彬;卢星照;胡伟成;刘鑫-.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比较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04):23-28
A类:
B类:
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早期肺癌,疗效比较研究,东莞市,心胸外科,肺癌患者,手术方法,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时间,淋巴结清扫,住院天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容积,FEV1,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主效应,复发转移,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镜手术,疼痛程度,肺肿瘤,早期治疗
AB值:
0.0957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