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辐射剂量场空间分布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疗时机房内辐射剂量的空间分布,为优化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将ATOM 701型仿真体模放到UNIQ FD20型DSA的诊视床上,X射线管位于DSA诊视床下方且射线直射体模胸部.利用热释光探测器测量减影和透视曝光模式下DSA机房内不同位置处的空气比释动能.使用451P型电离室巡测仪对DSA透视防护区术者位辐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DSA空间辐射剂量场中,不同减影、透视模式空气比释动能最大值均出现在距地面20 cm(足部)处,分别为1.39 mGy(减影1 min)、4.27 mGy(减影3 min)和0.31 mGy(透视3 min);最小值出现在距地面155 cm(头部)处,分别为0.10 mGy(减影1 min)、0.25 mGy(减影3 min)和0.03 mGy(透视3 min);在同一水平面上,离X射线管越远测量位点空气比释动能越小;各测量位点空气比释动能随曝光时间的累积基本呈倍数式增加.结论:减影模式下相同位点处的辐射剂量远大于透视模式时的辐射剂量.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增加与X射线管的距离及减少工作时间,并充分使用屏蔽防护设施.
文献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房;辐射剂量场;透视防护区;仿真体模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海华;赵徵鑫;钱前;朱波;景丽艳;杨陆婷;钱佩谊;王强;杨勇;余佳勉
作者机构:
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 浙江杭州 310014;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浙江杭州 311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海华;赵徵鑫;钱前;朱波;景丽艳;杨陆婷;钱佩谊;王强;杨勇;余佳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辐射剂量场空间分布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2(10):9-12
A类:
辐射剂量场,451P,透视防护区
B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房,房内,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ATOM,仿真体模,放到,UNIQ,FD20,诊视,射线管,方且,直射,胸部,热释光探测器,曝光模式,不同位置,空气比释动能,电离室,巡测,术者位,辐射水平,空间辐射,同减,足部,mGy,最小值,水平面,越远,曝光时间,倍数,远大于,工作时间,屏蔽防护,防护设施
AB值:
0.2532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