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远程家庭管理对75岁以上老年房颤病人抗凝安全性的影响
文献摘要:
随着年龄增长,心房颤动(房颤)的患病率显著增加,从40岁的0.5%上升到80岁的5%~15%[1-2].房颤已经成为老年病人重要的心律失常问题,住院率、致残致死率高[3].抗凝治疗是房颤病人预防卒中的重要手段,在高龄病人中同样能够获益[4].但由于老年人疾病的复杂性,血栓及出血风险并存,合并多药治疗,往往还伴有认知功能下降和虚弱,极大影响了老年病人抗凝药物的使用安全性,高龄房颤病人抗凝率低,达标率更低[ 5-6].因此,寻求一种便捷可行的规范化抗凝管理方案对老年房颤病人的抗凝治疗非常重要.互联网在慢病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高龄老人却因认知功能减退等原因被排除在外.为此,我们采用家庭互联网模式,解决高龄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受限的弊端,通过对病人家庭成员进行远程管理,间接指导老年病人抗凝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顾明霞;张代民;陈芡茹;王婧;徐艳娟;王红霞;佟宵月;印小荣
作者机构:
210018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210006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顾明霞;张代民;陈芡茹;王婧;徐艳娟;王红霞;佟宵月;印小荣-.远程家庭管理对75岁以上老年房颤病人抗凝安全性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22(11):1149-1151
A类:
B类:
程家,家庭管理,颤病,心房颤动,患病率,老年病人,心律失常,住院率,致残,致死率,抗凝治疗,预防卒中,高龄病人,出血风险,多药治疗,认知功能下降,虚弱,抗凝药物,使用安全性,达标率,抗凝管理,管理方案,慢病管理,高龄老人,认知功能减退,用家,互联网模式,智能手机,人家,家庭成员,远程管理,果报
AB值:
0.36006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