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磁共振ADC值联合GPR模型对CHB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 评估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比率(GPR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淮安市传染病医院2016年3月—2021年6月期间完成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以2:1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所有患者均检测磁共振ADC值以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计数,并计算GPR模型.以肝纤维化病理分期(F)作为金标准,探讨磁共振ADC值、GPR模型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磁共振ADC值联合GPR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训练集磁共振ADC值逐渐降低(r=-0.706,P<0.001);而GPR模型则逐渐升高(r=0.549,P<0.001).在验证集中,ADC值同样与肝纤维化呈负相关(r=-0.670,P<0.001),GPR模型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r=0.409,P<0.05).在判断F≥2肝纤维化时,训练集ADC值、GPR模型及二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0.771和0.874,验证集中则分别为0.798、0.705和0.846;在判断F≥3时,训练集AUC分别为0.877、0.802和0.905,验证集中则分别为0.869、0.711和0.906.;而在判断F=4时,训练集AUC分别为0.864、0.778和0.880,验证集中则分别为0.847、0.700和0.868.结论 磁共振ADC值联合GPR模型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效能,且对于F≥3肝纤维化的诊断最有优势.
文献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磁共振成像;表观弥散系数;GPR模型
作者姓名:
李锋;朱桂娟;刘兴祥;王华宇;张鑫
作者机构:
淮安市传染病医院影像科,江苏 淮安 223000;淮安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影像科,江苏 淮安 223000
引用格式:
[1]李锋;朱桂娟;刘兴祥;王华宇;张鑫-.磁共振ADC值联合GPR模型对CHB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05):363-368
A类:
B类:
ADC,GPR,CHB,表观弥散系数,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肝纤维化分期,临床诊断价值,淮安市,传染病医院,肝穿刺活检,乙型肝炎患者,训练集,验证集,GGT,病理分期,金标准,受试者工作特征,肝纤维化程度,联合诊断,高慢,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效能,磁共振成像
AB值:
0.1836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