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冬耕模式对红壤坡耕地土壤理化性质、花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评价不同冬耕模式在红壤坡耕地的适宜性,研究了连年冬耕(CK)、 隔年冬耕(T1)及不冬耕(T2)等3种冬耕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花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2处理或T1处理冬耕间隔期显著增加了花生播种旋耕前0~20 cm土层土壤容重(P<0.05),并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P<0.05);(2)与CK相比,T1处理对0~20 cm土层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小,仅显著降低了1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P<0.05),而T2处理则显著降低了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P<0.05);(3)不同冬耕模式通过影响花生播种旋耕前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水分含量可影响花生出苗率和产量,不同冬耕模式通过增加或降低10~2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也会造成花生增产或减产;(4)不同冬耕模式3年(2018~2020年)经济效益以CK最高,T1处理降低6.90%,T2处理经济效益降幅较大为43.5%.从维持红壤坡耕地土壤质量和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连年冬耕是红壤坡耕地优良的冬耕模式,部分红壤坡耕地可适当进行冬季轮耕.
文献关键词:
冬耕模式;红壤坡耕地;土壤理化性质;花生产量;经济效益
作者姓名:
黄尚书;何绍浪;王斌强;王馨悦;周琦娜;钟义军
作者机构: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331717;江西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33004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尚书;何绍浪;王斌强;王馨悦;周琦娜;钟义军-.不同冬耕模式对红壤坡耕地土壤理化性质、花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22(04):398-405
A类:
冬耕模式
B类:
红壤坡耕地,耕地土壤,土壤理化性质,花生产量,适宜性,连年,间隔期,播种,旋耕,土层,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养分,土壤速效钾含量,理则,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出苗率,成花,减产,土壤质量,分红,轮耕
AB值:
0.14887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