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0级数据的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在轨衰变监测
文献摘要:
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 I)是一种紫外可见成像光谱仪,主要用于实现高空间分辨率的全球每日大气痕量气体浓度反演.EM I在轨运行期间,受空间环境影响,元器件性能随时间推移会不断衰变.为有效监测其衰变状况,利用载荷对地各轨0级数据解析出在轨温度,实现长期在轨温度监测;通过计算各轨道星下点黑暗时的暗背景图像噪声的均值和标准差,实现CCD(charge-coupled device detectors)暗背景噪声随时间变化趋势监测,进一步评估空间粒子对CCD像素点的损伤;利用多次在轨测量的内部白光光源在CCD上的响应,评估CCD探测器在轨像素性能和辐射通量的变化;使用EM I在轨测量的0级太阳光谱数据,结合发射前实验室测试得到的二阶高斯函数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反演在轨仪器光谱响应函数(IS-RF),实现仪器光谱响应函数的在轨实时更新;利用石英漫反射板(QVD)、备用漫反射板(RSD)多次测量的太阳光谱,计算石英漫反射板在轨相对衰变因子,修正辐射定标系数,实现漫反射板在轨衰变校正.研究表明,EM I载荷在轨两年以来,温度稳定,各通道暗背景均值年增加率约0.25% ~1%,暗背景标准差震荡幅度在1.5% 以内;在轨ISRF函数变化幅度约2.3%;内部白光源光路响应变化小于1%,石英漫反射板年衰变率UV2通道小于1.75%,VIS1通道小于1%,VIS2通道小于0.5%.
文献关键词:
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0级数据;在轨衰变;监测
作者姓名:
苏静明;赵敏杰;周海金;杨东上;洪炎;司福祺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6;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引用格式:
[1]苏静明;赵敏杰;周海金;杨东上;洪炎;司福祺-.基于0级数据的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在轨衰变监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2(03):686-691
A类:
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在轨衰变,QVD,ISRF,衰变率,VIS1,VIS2
B类:
星载,EM,成像光谱仪,高空间分辨率,气体浓度,运行期,空间环境,元器件,器件性能,时间推移,有效监测,数据解析,轨温,长期在轨,温度监测,黑暗,背景图,图像噪声,CCD,charge,coupled,device,detectors,背景噪声,时间变化趋势,空间粒子,像素点,白光光,光源,探测器,素性,太阳光谱,光谱数据,实验室测试,试得,高斯函数,函数模型,光谱响应函数,实时更新,石英,漫反射板,备用,RSD,多次测量,变因,辐射定标,衰变校正,增加率,震荡,光路,UV2
AB值:
0.26206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