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历史的在场与共情: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性空间与集体记忆的建构
文献摘要:
影像、文字和空间成为建构大屠杀集体记忆的三大媒介.其中,纪念性空间是主体参与感最强的媒介,它通过参观者在历史的现场,由信息联想展开共情;由公共艺术的具象表达产生共情;由空间感的模拟和迷失产生共情.以共情为基础的历史认知,将超越民族边界形成对生命的反思,从而有助于南京大屠杀集体记忆的代际传承与国际传播.
文献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纪念性空间;集体记忆;共情;设计心理学
作者姓名:
孙海燕
作者机构:
四川美术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海燕-.历史的在场与共情: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性空间与集体记忆的建构)[J].美术大观,2022(12):136-141
A类:
B类:
共情,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性空间,集体记忆,大媒,主体参与,参与感,通过参观,参观者,联想,公共艺术,具象表达,达产,空间感,迷失,历史认知,代际传承,国际传播,设计心理学
AB值:
0.3611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