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小肠黏膜菌群及肠紧密连接探讨养心通脉方对冠心病血瘀证大鼠的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冠心病血瘀证大鼠小肠黏膜菌群特点及养心通脉方的作用机制.方法 9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3个月,结合维生素D3灌胃和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建立冠心病血瘀证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养心通脉方组(18 g/kg)、阿托伐他汀组(1.8 mg/kg)、正常大鼠粪菌移植组(1 g/kg)、模型大鼠粪菌移植组(1 g/kg)、养心通脉方大鼠粪菌移植组(1 g/kg),每组8只,分别灌胃干预2周.HE染色观察大鼠冠状动脉病理变化,16S rRNA技术对回肠黏膜菌群进行测序分析,透射电镜观察回肠组织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回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冠状动脉内膜有纤维帽状突起及大量噬脂细胞沉积,动脉管腔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百分比升高(P<0.01);养心通脉方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减轻.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均匀度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养心通脉方组大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均匀度升高.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结构有显著差异(q<0.05),养心通脉方组与正常组肠道菌群结构相似,养心通脉方大鼠粪菌移植组和正常大鼠粪菌移植组肠道菌群结构相似.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降低(P<0.01),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养心通脉方组大鼠肠道菌群厚壁菌门丰度有升高趋势,变形菌门丰度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紧密连接减少,桥粒数量减少,养心通脉方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回肠组织紧密连接有所改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养心通脉方组大鼠回肠组织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养心通脉方可能通过调节冠心病血瘀证大鼠回肠黏膜菌群和回肠组织机械屏障功能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文献关键词:
肠道菌群;冠心病;血瘀证;养心通脉方;16S rRNA;大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诗;李杰;刘垠杏;张书萌;陈子君;陈伶利
作者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病原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20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诗;李杰;刘垠杏;张书萌;陈子君;陈伶利-.基于小肠黏膜菌群及肠紧密连接探讨养心通脉方对冠心病血瘀证大鼠的作用机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2(08):85-92
A类:
B类:
小肠黏膜,黏膜菌群,养心通脉方,冠心病血瘀证,16S,rRNA,雄性大鼠,模组,高脂饲料,喂养,D3,灌胃,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大鼠模型,成模,阿托伐他汀,粪菌移植,模型大鼠,HE,病理变化,回肠,测序分析,透射电镜,电镜观察,超微结构,blot,测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染色结果,内膜,突起,脂细胞,脉管,管腔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Alpha,多样性分析,丰富度,均匀度,Beta,肠道菌群结构,结构相似,厚壁菌门丰度,变形菌门,桥粒,粒数,接有,有所改善,织机,屏障功能,功能改善
AB值:
0.15362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