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生态历史与自然的重建
文献摘要:
古代社会有多个世界中心,进入现代以来,世界的中心与边缘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无论是西欧还是日本,都曾经长期处于世界史的边缘,但如今都超越了它所依附的世界帝国,这背后的推动性因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最经典的解释便是从经济基础的方面把握,这种解释也的确是切中要害的.不过如果我们继续追问,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那我们就很难概括一个确切的逻辑起点.历史的必然与偶然是纠缠在一起的,甚至在同样或相似的条件下,历史也可能走出完全不同的轨迹,我们做出的"事后判断"也往往停留在那些显而易见的事物上,相比于"人的世界","自然"是一个容易被遗忘的世界,这种遗忘不是生理或心理性的遗忘,而更多是文化意义的遗忘.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的话似乎在提醒我们:"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我们究竟在把握现代历史的进程中遗忘了什么?对这些东西的遗忘又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我们急需回应这样的问题.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海峰
作者机构: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海峰-.生态历史与自然的重建)[J].天涯,2022(06):4-12
A类:
B类:
古代社会,中心与边缘,戏剧性,西欧,世界史,依附,世界帝国,经济基础,切中要害,追问,生产关系,逻辑起点,偶然,纠缠,显而易见,遗忘,心理性,文化意义,路易,波拿巴,雾月十八日,提醒,随心所欲,碰到,既定
AB值:
0.3741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