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气致病"从化"机理内涵及其意义的研究
文献摘要:
源自于《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气发病机理的"从化"理论,经历代医家实践验证,于清代中晚期趋于成熟.虽然邪气侵入人体之不同部位、罹病过程之久暂、病体适时之气候、治病药物之气味均有可能导致病情发生"从化",但无论是从寒化、从热化、从实化、从虚化、从湿化、从燥化、从风化、从瘀化哪种类型,患者不同的体质类型则是影响"从化"病机的基础性因素,这也是落实"因人制宜"和"辨体施治"原则的理论基础.
文献关键词:
《黄帝内经》;从化;病机
作者姓名:
张登本;李翠娟;陈震霖
作者机构:
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西安712046;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2046;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藏象理论重点研究室 陕西西安71204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登本;李翠娟;陈震霖-.《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气致病"从化"机理内涵及其意义的研究)[J].中医药通报,2022(04):1-5
A类:
六气发病机理
B类: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从化,历代医家,实践验证,中晚期,邪气,气侵,不同部位,之久,久暂,病体,治病,气味,寒化,热化,实化,虚化,湿化,风化,哪种,体质类型,因人制宜,辨体,施治
AB值:
0.40026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