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上海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实践路径
文献摘要:
"垃圾围城"现象已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推进垃圾分类是解决日益增加的环境压力的重要举措.在垃圾分类全过程中,如何分门别类进行资源化利用是下阶段工作的主阵地.上海作为先行先试的城市,在政府、企业、媒体和公民的协同共治下,垃圾分类实效显著,但资源化利用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出现垃圾分类主体内在驱动力不足、垃圾分类行为约束疲软、湿垃圾处置痛点突出、低价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难点凸显等.针对此,本文以构建闭路循环为核心理念,提出细化分拣门类、提升市场化机制、强化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夯实制度保障机制、加大宣传引导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与路径参考.
文献关键词:
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闭路循环;上海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杜欢政;聂雨晴;陆莎;樊亚男
作者机构: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太原 030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杜欢政;聂雨晴;陆莎;樊亚男-.上海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环境管理,2022(02):13-18
A类:
B类:
垃圾围城,环境压力,分门别类,主阵地,先行先试,协同共治,资源化利用率,内在驱动力,垃圾分类行为,行为约束,疲软,湿垃圾,垃圾处置,低价,可回收物,闭路循环,核心理念,分拣,门类,市场化机制,垃圾资源化,资源化利用技术,制度保障机制,大宣传,宣传引导,经验借鉴
AB值:
0.355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