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意义
文献摘要:
监测与预报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工作,也是种植业领域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的前沿阵地.围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两部上位法对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工作的法律要求,阐述了出台《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是推进植保全程法治化的重要内容、贯彻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并从监测与预报工作的权责归属、监测网络建设原则与要求、测报技术全流程制度化等方面,论述了《办法》在构建主体明晰、分工协作的权责体系,落实"织牢织密监测网络"要求、强化设施设备等条件建设,全流程制度化提升技术工作等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全面理解和贯彻落实《办法》、依法依规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献关键词:
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主体责任;监测网络;预报发布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曾娟;王建强;王福祥;姜玉英;刘杰;魏启文
作者机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北京10012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曾娟;王建强;王福祥;姜玉英;刘杰;魏启文-.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意义)[J].中国植保导刊,2022(01):5-9,17
A类:
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
B类:
病虫害监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工作,种植业,生物安全风险,安全风险防控,前沿阵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上位法,植保,保全,监测网络建设,建设原则,测报,分工协作,权责体系,设施设备,条件建设,提升技术,技术工作,主体责任,预报发布
AB值:
0.1679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