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1950年代卞之琳新诗格律理论探析
文献摘要:
在1950年代几次新诗形式大讨论的背景之下,卞之琳于1953年中国作协组织的讨论会上首次系统提出他的新诗格律理论,后以《哼唱型节奏(吟调)和说话型节奏(诵调)》为题发表于《作家通讯》.尽管卞之琳的新诗理论直至1980年代才渐臻成熟,但此次发言已然搭建起卞之琳新诗格律理论的主要框架.他以"顿"为核心,区分了新格律诗的两种节奏类型"吟调"和"诵调",并对押韵、平仄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卞之琳的"新格律体"理论是1950年代新诗格律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民歌写作"的热潮中坚持了诗艺的独立性,并给予新诗写作更大的自由空间.对卞之琳在1950年代提出的诗学观念进行学案式梳理,将卞之琳的新诗格律理论放入时代背景中进行阐述,可探讨其在当时文学场域中的互动.同时,结合卞之琳前后的诗学主张以及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可深入分析卞之琳1950年代新诗格律理论的特点及其对新诗音乐性探索的意义.
文献关键词:
卞之琳;诗论;新格律体;新诗格律;新诗形式
作者姓名:
李章斌;陈敬言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 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南京 21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章斌;陈敬言-.1950年代卞之琳新诗格律理论探析)[J].江汉学术,2022(02):72-80
A类:
新格律体
B类:
卞之琳,新诗格律,理论探析,几次,新诗形式,中国作协,讨论会,上首,哼唱,说话,为题,新诗理论,发言,格律诗,节奏类型,押韵,平仄,民歌,诗艺,自由空间,诗学观念,学案式,放入,时文,文学场域,诗学主张,诗歌创作,音乐性,诗论
AB值:
0.27760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