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资源化利用及生态修复研究
文献摘要:
在当前水利行业"强监管、补短板"的大背景下,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危害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弃土弃渣存量大、潜在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急需开展弃土弃渣资源化利用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基于对弃土弃渣现状的调研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减量优化的建议,总结了目前弃土弃渣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向,构建了弃土弃渣资源化利用潜力评价体系,建议加快构建渣土调配信息中心,实现弃土弃渣高效利用.引进无人机、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法等物探技术实现弃渣场原位识别,指导弃渣堆置优化设计.集成"坡脚加固→内部增强→表面减蚀→植被优选"于一体的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可有效保障弃渣场安全稳定,降低水土流失危害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改善工程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研究成果紧密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无废城市建设"等重大需求,高度契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和美丽中国建设提出的水土保持率指标实现等要求,可为工程弃土弃渣资源化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文献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资源化利用;原位识别;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建明;王志刚;许文盛;王家乐;王可;张长伟;刘晨曦;张冠华;王一峰;刘纪根
作者机构: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水利部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1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建明;王志刚;许文盛;王家乐;王可;张长伟;刘晨曦;张冠华;王一峰;刘纪根-.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资源化利用及生态修复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22(02):33-38
A类:
原位识别
B类:
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资源化利用,生态修复研究,水利行业,强监管,补短板,水土流失危害,潜在地,地质灾害,调研分析,主要方向,利用潜力,潜力评价,渣土,信息中心,探地雷达,高密度电法,物探技术,渣堆,堆置,坡脚,工程弃渣场,生态修复技术,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率,建设区域,无废城市,重大需求,长江保护法,美丽中国建设,水土保持率,工程弃土,科学指导
AB值:
0.24532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