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地碳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的关键种,其干扰导致高寒草地下垫面形成植被和裸地斑块镶嵌共存的景观格局,加剧了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改变了生态系统碳交换过程.为了增进对高原鼠兔干扰在高寒草地碳循环中作用的认识,本文综述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和碳交换的作用过程和影响机制.总结出采食、堆土和挖掘是高原鼠兔直接影响高寒草地的主要方式,同时堆土和挖掘也是高寒草地秃斑化的潜在诱因,秃斑侵蚀、扩张以及本身的热岛效应也会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尽管高原鼠兔挖掘活动促进了土壤养分循环有利于生态系统有机碳的累积,但是堆土以及与高原鼠兔干扰相关联的秃斑化也会引起潜在的有机碳流失.高原鼠兔挖掘洞穴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碳交换平衡,加速了 CO2通过鼠兔洞道扩散排出,而堆土和秃斑化后植被物种组成改变,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变化以及土壤暖干化是生态系统碳交换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基于现有研究进展,未来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大尺度高原鼠兔干扰对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量化评估,以及耦合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收支的综合研究.
文献关键词:
青藏高原;高原鼠兔干扰;高寒草地;碳循环
作者姓名:
邵梓桐;秦彧
作者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陕西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邵梓桐;秦彧-.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地碳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J].草地学报,2022(05):1086-1094
A类:
B类:
高原鼠兔干扰,高寒草地,碳循环,Ochotona,curzoniae,青藏高原,关键种,草地下垫面,裸地,斑块,镶嵌,景观格局,植被生产力,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碳交换,换过,环中,草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作用过程,采食,堆土,主要方式,热岛效应,生态系统功能,土壤养分循环,相关联,洞穴,洞道,植被物种,物种组成,地下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格局,干化,换发,大尺度,量化评估,生态系统碳储量,碳收支,综合研究
AB值:
0.26165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