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浮性与沉性生物絮团氨氮处理能力与营养组成的比较研究
文献摘要:
为探究沉性絮团与浮性絮团在加碳源和不加碳源条件下的氨氮处理能力与营养组成,在加碳源和不加碳源的条件下各设置3个处理组,分别为沉性絮团、混合絮团和浮性絮团.每组总悬浮固体(Total Suspended solid,TSS)≈150 mg/L,碱度约为300.00 mg/L,以10 mg/L氯化铵(NH4 Cl)为氮源,以DOC/TN=15的葡萄糖作为碳源,进行为期3d的连续水质监测试验,试验结束后取絮团测营养指标.结果显示:在加碳源的条件下沉性絮团、混合絮团和浮性絮团的总氨氮去除效率分别为(1.03±0.03)mg/g·h、(1.00±0.01)mg/g·h、(1.05±0.07)mg/g·h;不加碳源的条件下沉性絮团、混合絮团和浮性絮团的氨氮去除效率分别为(1.20±0.16)mg/g·h、(1.28±0.03)mg/g·h、(1.02±0.03)mg/g·h,不加碳源组沉性絮团和混合絮团的氨氮去除率高于加碳源组沉性絮团和混合絮团,两组之间浮性絮团氨氮去除率差异不显著.浮性絮团的亚硝酸盐氮(NO-2-N)有较高的峰值质量浓度,加碳源条件下为(1.85±0.05)mg/L,不加碳源条件下为(3.32±0.38)mg/L,加碳源组和不加碳源组沉性絮团、混合絮团以及浮性絮团的硝酸盐氮、总氮和溶解性总氮最终质量浓度差异显著(P<0.05).加碳源的情况下浮性絮团具有更多含量的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ntemacnioc Acid,EPA)以及脂肪酸,不加碳源的情况下沉性絮团具有更多含量的氨基酸,浮性絮团具有更多含量的EPA.研究表明,沉性絮团对整个生物絮团系统的总氨氮以及亚硝酸盐氮处理效果更好,浮性絮团营养价值更高.
文献关键词:
沉性絮团;浮性絮团;营养组分;氨氮处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谭竟宏;陆泳因;罗国芝;谭洪新;刘文畅
作者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水产动物良种创制与绿色养殖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2013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谭竟宏;陆泳因;罗国芝;谭洪新;刘文畅-.浮性与沉性生物絮团氨氮处理能力与营养组成的比较研究)[J].渔业现代化,2022(03):16-26
A类:
氨氮处理能力,沉性絮团,浮性絮团,Eicosapntemacnioc,絮团营养
B类:
生物絮团,营养组成,碳源,不加,悬浮固体,Total,Suspended,solid,TSS,碱度,氯化铵,NH4,Cl,氮源,DOC,TN,3d,水质监测,监测试验,营养指标,总氨氮,去除效率,氨氮去除率,亚硝酸盐氮,下为,溶解性总氮,下浮,二十碳五烯酸,Acid,EPA,处理效果,营养价值,营养组分
AB值:
0.18477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