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长江中游典型稻田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及综合效益
文献摘要:
为探究长江中游稻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筛选适合长江中游地区利用的高效种植模式,选取紫云英-早稻-晚稻(CK,CRR)、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CRI)、油菜-早稻-晚稻(RRR)、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RRI)和马铃薯-早稻-晚稻(PRR)5种长江中游典型稻田种植模式,通过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连续的田间试验,比较长江中游典型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结果显示:2a间,各处理的年总光能利用率均高于对照处理,除2020年油菜-早稻-晚稻外,各处理的年总光能利用率显著高出对照处理10.98%~35.37%和22.22%~50.00%(P<0.05).2 a间,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的周年光能生产效率和年总光能利用率较高,其次是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2 a间,除CRI外,其余3个处理的周年积温生产效率均显著高出对照处理8.28%~25.44%(2019年)和21.09%~26.78%(2020年)(P<0.05).冬种紫云英处理(CRR、CRI)的年有效积温利用率均较高,处理CRI和处理CRR(紫云英-早稻-晚稻)表现较好,提高了积温利用率.连续2 a均是处理CRI的综合效益加权关联度最大,分别为0.75和0.81,综合效益最优.在综合考虑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土壤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的情况下,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模式表现较好.
文献关键词:
种植模式;稻田;多熟制;资源利用率;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滨娟;袁嘉欣;胡启良;刘宁;黄瑶;黄国勤
作者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滨娟;袁嘉欣;胡启良;刘宁;黄瑶;黄国勤-.长江中游典型稻田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及综合效益)[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2(06):79-88
A类:
B类:
稻田种植,资源利用率,不同种植模式,长江中游地区,高效种植模式,紫云英,早稻,晚稻,CRR,甘薯,大豆,CRI,油菜,RRR,RRI,马铃薯,PRR,田间试验,2a,各处,光能利用率,光能生产效率,年积温,积温生产效率,冬种,有效积温,温利,益加,综合效益最优,温室气体排放,土壤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多熟制
AB值:
0.2571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