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氮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氮添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响应特征,以期为氮沉降背景下高寒草甸土壤固碳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于2014年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建立长期氮素添加平台,采取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0 g/(m2·a)(N0,对照)、2 g/(m2·a)(N2)、4 g/(m2·a)(N4)、8 g/(m2·a)(N8)、16 g/(m2·a)(N16)、32 g/(m2·a)(N32)6个水平氮素添加控制试验.通过湿筛法获得大团聚体(0.25~2 mm)、微团聚体(0.053~0.25 mm)和黏粉粒(<0.053 mm),并测定各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结果]该高寒草甸土壤大团聚体质量百分比(79%)显著高于黏粉粒(13%)和微团聚体(8%)(P<0.05),各粒级团聚体质量百分比在不同氮添加处理下差异不显著(P>0.05),氮添加未显著改变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P>0.05),这可能由于氮添加不仅提高了根系生物量,也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活性.氮添加降低了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而增加了黏粉粒有机碳含量(P>0.05).相比于对照,氮添加使得微团聚体和黏粉粒全氮含量分别降低了2%和12%(P>0.05).氮添加显著降低了各粒级土壤团聚体C/N(P<0.05).[结论]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C/N比值下降,表明未来持续氮沉降可能会加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
文献关键词:
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有机碳;全氮;碳氮比
作者姓名:
杨家明;胡健;潘军晓;彭逸飞;魏春雪;汪金松;田大栓;周青平
作者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河北农业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引用格式:
[1]杨家明;胡健;潘军晓;彭逸飞;魏春雪;汪金松;田大栓;周青平-.氮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2(12):102-110
A类:
B类:
氮添加,高寒草甸土壤,碳氮含量,下土,响应特征,氮沉降,土壤固碳,固碳机制,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氮素添加,随机区组,N0,N2,N4,N8,N16,N32,添加控制,湿筛法,大团聚体,微团聚体,粉粒,各粒,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平均质量直径,根系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微生物活性,有机碳含量,不同粒级,土壤有机碳矿化,碳氮比
AB值:
0.22362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