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柠条种子萌发对不同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响应
文献摘要: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是我国西北荒漠和半荒漠地区沙地草场的豆科旱生灌木,也是该区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实践中广泛应用的主要灌木树种之一.本文在人工气候箱控制的6个恒温(5℃、10℃、15℃、20℃、25℃和30℃)条件下,设置不同梯度的土壤含水量处理(4%、8%、12%、16%、20%和30%),研究了柠条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1)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柠条种子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具有极显著影响.在10℃下萌发率最高达87.5%,在15℃、20℃和25℃下也较高,当温度增至30℃时萌发率大幅降低;萌发速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在5℃下最小,且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25℃或15℃最大.(2)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萌发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在不同温度下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5℃下的30%土壤含水量处理最大,其他温度下均在20%或16%时最大;萌发速率在5℃下随土壤含水量增加逐渐升高,在其他温度下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10℃、15℃和20℃下的20%处理最大,而25℃和30℃下的16%处理最大.夏秋季节较高的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柠条种子萌发的抑制可能是保证部分种子进入土壤种子库并降低幼苗死亡风险的保护性策略,而种子在早春的较低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萌发可能是对这种抑制作用的一种补偿.
文献关键词:
柠条;温度;土壤含水量;种子萌发;实生苗更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慧;张泽;张兰;闫兴富
作者机构:
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民委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生态保护重点实验室,宁夏 银川 75002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慧;张泽;张兰;闫兴富-.柠条种子萌发对不同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响应)[J].干旱区研究,2022(06):1875-1884
A类:
B类:
柠条,土壤含水量,Caragana,korshinskii,荒漠地区,沙地,草场,豆科,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灌木树种,恒温,同梯,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增至,夏秋季节,分种,入土,土壤种子库,低幼,幼苗,死亡风险,早春,实生苗更新
AB值:
0.2376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