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泥岩与页岩特征辨析
文献摘要:
细粒沉积岩类型复杂,原因是其定义基于结构粒度概念,缺乏对矿物成分的有效约束,加之,不同学者是在不同尺度下对构造现象进行描述,使得细粒沉积岩缺乏较为科学、系统的分类.为辨析泥岩与页岩的特征,通过大量调研国内外沉积学教材及相关文献发现:细粒沉积物(粒径小于62.5 μm)的概念自20世纪30年代进入人们的视野,后被广大研究人员广泛接受,且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可依据粒度大小,进一步将细粒沉积物划分为黏土级颗粒(粒径小于3.9 μm)和粉砂级颗粒(粒径介于3.9~62.5 μm之间).但是,国、内外沉积学界对细粒沉积物"泥"(泥级颗粒)的粒径划分不同,欧美学者一般将"泥"界定为粒径小于62.5 μm,包括黏土级颗粒与粉砂级颗粒.在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沿用了前苏联的方案,"泥"的粒径对应黏土级颗粒即小于3.9μm,这一分歧是导致泥岩与页岩等概念使用混乱的根本原因.概而言之,固结的泥岩具有与页岩相同的粒级结构和组分,但是不具备页岩的"纹层"或"页理"构造特征;辩证而言,"纹层"强调沉积过程所形成的垂向层理差异,而"页理"则是成岩过程受风化作用影响形成的力学薄弱面.从泥岩和页岩的矿物组成看,存在石英和长石硅质矿物、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的混合沉积作用的影响,需要从沉积成因出发,结合构造特征,综合矿物类型、有机质丰度和颗粒来源等因素对泥岩和页岩进行岩性岩相分类.实践表明,页岩油气的开发动用需要地质工程一体化协同,辨析泥岩和页岩的特征差异性对产层优选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关键词:
泥岩;页岩;纹层;页理;细粒混合沉积;页岩油气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蔡毅;朱如凯;吴松涛;刘畅
作者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蔡毅;朱如凯;吴松涛;刘畅-.泥岩与页岩特征辨析)[J].地质科技通报,2022(03):96-107
A类:
细粒混合沉积
B类:
泥岩,细粒沉积岩,矿物成分,不同尺度,沉积学,细粒沉积物,大研,普遍认为,粉砂,沿用,苏联,概而言之,固结,岩相,粒级结构,纹层,页理,构造特征,沉积过程,层理,成岩,风化作用,作用影响,弱面,矿物组成,石英,长石,硅质,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沉积作用,沉积成因,有机质丰度,岩性,页岩油气,动用,地质工程一体化,特征差异性
AB值:
0.2852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