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棉花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对棉田间作系统的响应
文献摘要:
为探讨红壤旱地上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系统的优势机制,为促进南方旱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设置大豆、玉米、甘薯3种传统作物分别与棉花间作,以棉花单作为对照,研究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对棉田间作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1)间作较单作可通过总铃数的增加来提高籽棉产量,单位面积总铃数增加27.3%~78.7%,2年平均显著增产15.0%~40.4%(P<0.05);(2)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间作较单作可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增幅分别为30.7%~64.0%(花铃期)、24.5%~39.0%(蕾期)、23.1%~50.6%(蕾期)和44.1%~94.9%(吐絮期);(3)间作较单作可显著增加土壤中转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2.8%~73.4%(收获后)、100.0%~250.0%(花铃期)和42.9%~150.0%(吐絮期).棉花产量、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关系较密切,相互之间存在正向促进作用.棉花甘薯间作可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以及酶活性,改善土壤肥力,达到棉花增产的目的,是适宜在红壤旱地上推广应用的较优模式.
文献关键词:
棉花;间作;产量;土壤微生物;酶活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崔爱花;孙亮庆;刘帅;白志刚;胡启星;孙巨龙;黄国勤
作者机构: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九江332105;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4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崔爱花;孙亮庆;刘帅;白志刚;胡启星;孙巨龙;黄国勤-.棉花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对棉田间作系统的响应)[J].江苏农业科学,2022(02):53-58
A类:
B类:
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棉田,田间,红壤旱地,旱地农业,大豆,甘薯,单作,加来,籽棉产量,单位面积,各处,生育期,进呈,土壤细菌,放线菌,固氮菌,花铃期,蕾期,吐絮,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相互之间,正向促进,土壤肥力
AB值:
0.26684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