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模拟降雨条件下灌草配置对坡面侵蚀泥沙颗粒分布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探究不同灌草配置方式对侵蚀泥沙颗粒的分布特征的影响,以种植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及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灌草褐土坡面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降雨强度为30、60、90 mm/h的室内模拟降雨试验.设计3种灌草覆盖度(灌草覆盖度比例分别为1:2(Ⅰ)、2:1(Ⅱ)、1:1(Ⅲ))及3种灌草空间配置方式(灌木位于坡上(US)、坡中(MS)、坡下(LS)),以裸坡作为对照组,分析降雨条件下灌草不同覆盖度及空间配置交互作用下侵蚀泥沙颗粒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粉粒是侵蚀泥沙中的主要颗粒组成,均值为73%.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侵蚀泥沙逐渐粗化.90 mm/h雨强条件下,不同灌草配置方式下的粉粒含量值中Ⅱ-LS配置最大(84.8%),Ⅲ-US最小(40.4%).2)平均重量直径变化范围为0.023~0.078 mm,分形维数变化范围为2.184~2.740.分形维数和富集率大小规律与平均重量直径相反,细颗粒富集率均大于1.平均重量直径和分形维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粗颗粒(极细砂、细砂、中砂)的含量.3)灌草覆盖度和空间配置交互作用对泥沙颗粒分选的作用并不显著(P>0.05).灌木位于坡下且灌木覆盖度50%、草本覆盖度25%时(即Ⅱ-LS),对坡面径流泥沙起到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该研究可为华北土石褐土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依据.
文献关键词:
侵蚀;土壤;颗粒分选;配置模式;人工降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沈子雅;程金花;管凝;曾合州;秦建淼;赵梦圆
作者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沈子雅;程金花;管凝;曾合州;秦建淼;赵梦圆-.模拟降雨条件下灌草配置对坡面侵蚀泥沙颗粒分布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22(11):125-133
A类:
灌草配置方式
B类:
降雨条件,坡面侵蚀,泥沙颗粒,颗粒分布,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Turcz,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褐土,土坡,降雨强度,室内模拟,模拟降雨试验,覆盖度,空间配置,灌木,US,LS,同覆盖,粉粒,颗粒组成,粗化,平均重量直径,变化范围,分形维数,富集率,细颗粒,粗颗粒,细砂,颗粒分选,草本,坡面径流,持效,土石,水土保持措施,措施布设,配置模式,人工降雨
AB值:
0.3359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