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庆阳市人工造林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调查人工造林后第2年和第6年样地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变化,为人工林经营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庆阳市生态系统修复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通过调查造林地乔、灌、草3层植物种类、数量、多度,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分析人工造林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变化情况.[结果]人工造林后,林地内物种从40种增加到113种,种类增加明显.庆阳市人工造林乔木层油松、樟子松相对多度较大,为乔木层的主要优势树种;灌木层植物相对多度差异不大;草本层单科(属)物种数量占比相对较大,白莲蒿、黄蒿、冷蒿等蒿类植物为草本层优势群落.实施人工造林6a后,样地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造林初期.不同层间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均匀度则乔木层最高.[结论]人工造林后,随着时间推移,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林地生态系统物种趋于丰富,稳定性趋步向好,但物种优势度降低,物种分布更趋向均匀;人工造林有利于区域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恢复.
文献关键词:
人工造林;物种多样性;庆阳市
作者姓名:
左利萍;畅杰;席忠诚;姚富海;赵瑾
作者机构:
甘肃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甘肃庆阳 745000;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正宁分局,甘肃庆阳 745300;甘肃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华池分局城壕林场,甘肃 庆阳 745600
引用格式:
[1]左利萍;畅杰;席忠诚;姚富海;赵瑾-.庆阳市人工造林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22(04):147-155,162
A类:
多度差异
B类:
庆阳市,人工造林,地物,物种组成,多样性变化,人工林,生态系统修复,植被恢复,样地调查,林地,植物种类,Shannon,Wiener,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Simpson,恢复过程,中物,种类增加,乔木层,油松,樟子松,相对多度,主要优势,优势树种,灌木层,草本层,单科,物种数,数量占比,白莲蒿,冷蒿,6a,物种多样性指数,时间推移,物种优势度,物种分布,更趋,区域生态
AB值:
0.31501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