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我国地电化学技术主要研究进展与展望
文献摘要:
在回顾我国地电化学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概述了地电化学技术的发展进程,着重分析了2011年以来地电化学技术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①提出了"分段理论"成晕机理,包括成矿相关金属微粒产生(以电化学溶解为主)—金属微粒迁移(分为包气带区和饱水带区)—金属微粒卸载(地球化学障);②优化了供电电源可控性,实现了地电化学提取过程中相关数据(瞬时电压、电流)的采集与记录,简化了提取电极制作工艺,提高了材料性能,完善了吸附材料(聚氨酯泡塑)预处理方法;③对地电化学技术整个流程(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报告编写)进行了规范化,并起草了《地电化学测量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④在不同覆盖区(西北荒漠戈壁、东北原始森林、青藏高原冻土、内蒙风成砂等)的典型矿区取得了良好找矿成果,同时在土壤重金属修复中取得了预见性进展.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地电化学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①从宏观角度研究浅地表(基岩/风化层—土壤)元素含量变化和赋存特征,从微观角度借助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观测元素迁移形式及可能影响其分布的因素,进一步完善方法机制;②从轻便化、自动化、商品化角度出发,优化供电装置的时控性、数据储存功能,提升提取装置的可视化程度、环保材料的使用程度,并运用较为成熟的统计学方法提取地电数据中的弱异常信息,尽可能满足勘查市场需求;③加快编制相关技术规程,进一步深化地电化学技术在土壤重金属修复领域的应用,增强技术应用的普适性.
文献关键词:
地电化学;隐伏矿;成晕机理;技术规范;应用成效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攀峰;罗先熔;文美兰;郑超杰;欧阳菲;单江涛;高文
作者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攀峰;罗先熔;文美兰;郑超杰;欧阳菲;单江涛;高文-.我国地电化学技术主要研究进展与展望)[J].金属矿山,2022(11):10-22
A类:
地电化学技术,成晕机理,晕机
B类:
研究进展与展望,几方,成矿,矿相,金属微粒,电化学溶解,包气带,饱水带,卸载,地球化学,供电电源,可控性,化学提取,制作工艺,材料性能,吸附材料,聚氨酯,泡塑,预处理方法,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报告编写,起草,电化学测量,测量技术,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同覆盖,覆盖区,荒漠戈壁,北原,原始森林,青藏高原,高原冻土,典型矿区,好找,找矿成果,土壤重金属修复,预见性,宏观角度,基岩,风化层,元素含量,含量变化,赋存特征,元素迁移,完善方法,方法机制,从轻,轻便,商品化,化角,供电装置,数据储存,可视化程度,环保材料,统计学方法,弱异常,异常信息,勘查,增强技术,隐伏矿,技术规范,应用成效
AB值:
0.33200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