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铁尾矿—磷渣—脱硫灰三元固废混凝土抗压性能研究
文献摘要:
为实现铁尾矿固废材料的再生利用,提高工业固废利用率,以铁尾矿、磷渣、脱硫灰作为掺合料部分代替水泥制备混凝土,研究三元体系下钙相固废与铁尾矿协同作用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测试不同水胶比、铁尾矿研磨时间、掺合料掺量及掺合料比例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水胶比呈正相关关系,机械研磨提高了铁尾矿的比表面积,有利于铁尾矿表面与自由水发生水化反应,30%掺量混凝土后期抗压强度较20%掺量下降不大,在铁尾矿比表面积为1589.3 m2/kg,铁尾矿、磷渣、脱硫灰分别占胶凝材料的6%、16%、8%时制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28 d抗压强度达到40.9 MPa.通过采用压汞法(MIP)和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BSE)研究了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掺合料的掺入优化了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促进了界面过渡区的发展.铁尾矿、磷渣、脱硫灰三元体系在30%掺量下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小,可代替水泥制备混凝土.
文献关键词:
固废资源化;三元体系;铁尾矿;磷渣;脱硫灰;抗压强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道魁;张延年;顾晓薇;陈昊;韩东;贾子涛
作者机构: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110168;东北大学智慧水利与资源环境科技创新中心,辽宁 沈阳110819;辽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辽宁 沈阳11003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道魁;张延年;顾晓薇;陈昊;韩东;贾子涛-.铁尾矿—磷渣—脱硫灰三元固废混凝土抗压性能研究)[J].金属矿山,2022(01):83-88
A类:
B类:
铁尾矿,磷渣,脱硫灰,废混凝土,抗压性能,固废材料,再生利用,工业固废,固废利用,掺合料,水泥制备,三元体系,混凝土抗压强度,水胶比,研磨时间,掺量,机械研磨,比表面积,自由水,生水,水化反应,灰分,胶凝材料,压汞法,MIP,背散射电子成像,BSE,掺入,孔隙结构,界面过渡区,混凝土强度,强度影响,固废资源化
AB值:
0.24915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