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为秸秆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指导农业生产.[方法]设置4个处理,包括秸秆覆盖(BF)、秸秆浅还田(QH)、秸秆深还田(SH)和秸秆不还田(CK),探究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水分、速效养分、有机质、全氮、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的土壤容重都明显下降,土壤孔隙度显著增加,0~20 cm 土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以QH效果最佳,土壤容重降低0.14 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10.21%;20~40 cm 土层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以SH效果最佳,土壤容重降低0.13 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11.01%.秸秆不同还田深度均使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0~20 cm 土壤含水量以QH效果最好,较CK提高15.15%;20~40 cm 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以SH效果最好,较CK提高21.30%.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SH提高有机质含量效果最佳,其0~20和20~40 cm 土层的土壤有机质较CK分别提高32.89%和11.84%;土壤全氮含量均以QH方式最佳,其0~20和20~40 cm 土层全氮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8.15%和20.34%.各处理在0~40 cm 土层土壤有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0~20 cm 土层,有效氮含量以QH最高,较CK增加37.78%;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以BF最高,较CK增加28.85%和24.60%;在20~40 cm土层,土壤有效氮含量以SH含量最高,较CK增加1.79%,土壤速效钾含量以BF含量最高,较CK增加29.07%;SH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最显著,较CK增加18.88%.BF可以显著促进作物生长,其平均叶面积和叶绿素SPAD值较CK分别提高54.52%和35.53%;玉米平均株高和茎粗以SH效果最好,较CK分别增加10.31%和16.90%.BF和SH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较CK分别提高23.37%和22.02%.[结论]秸秆还田可以明显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同时可以培肥土壤,促进玉米生长,增强玉米的光合作用,提高玉米产量,综合土壤性状与玉米产量2个因素考虑,可以初步采用秸秆覆盖和秸秆深还来指导农业生产.
文献关键词:
秸秆还田深度;土壤主要性状;玉米生长;产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田雪;孙奥博;陈春羽;任立军;曹阳;雷洋;陈松岭;邹洪涛
作者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沈阳 11086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田雪;孙奥博;陈春羽;任立军;曹阳;雷洋;陈松岭;邹洪涛-.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22(11):2571-2578
A类:
土壤主要性状
B类:
秸秆还田深度,土壤性状,玉米生长,秸秆覆盖,BF,QH,SH,土壤容重,速效养分,土壤孔隙度,cm3,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后土,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各处,土壤有效氮,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有效磷,有效磷含量,作物生长,叶面积,叶绿素,SPAD,株高,茎粗,玉米籽粒,籽粒产量,培肥,肥土,光合作用,玉米产量
AB值:
0.1707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